“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”暨 “三忆—不忘初心感党恩”座谈会
发布时间:
2018-10-24 15:06
关键词:
2018年10月23日,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召开了“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”暨“三忆——不忘初心感党恩”座谈会。党委书记、执行董事张晓平,副总经理郭巨权,总工程师牟乃仓,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邓宏锁以及部分中层干部、基层职工、年轻职工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。
会上,五位资历高年龄长、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讲述了单位的发展历程和个人的成长经历,分享了改革开放40年来工作生活的巨大变化给个人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1、讲述人:张晓平(党委书记、执行董事、总经理)
我来讲讲我经历的时代变迁和单位发展。
第一个阶段,1978年至1992年。1978年以前,我在白水中学读书,那时候生活条件很苦,吃不饱饭,背着干馍馍上学,一周回家一次。到1978年开始拨乱反正,国家有两件大事:一是包产到户,解决了吃饭问题;二是恢复高考,解决了教育问题。1979年我考入西安冶金学院,1983年大学毕业后,到实验研究所工作。那时候研究所是事业单位,计划经济下,每年报项目,国家拨给经费。我那时每月工资50多元,工资虽然低,但职工文化生活丰富,幸福感指数高。
第二个阶段,1992年到2012年。这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二十年。1992年到2002年,大量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,民营企业蓬勃发展,市场经济充满活力。但是对于研究所来说,是痛苦的10年。分析室成了被服厂,选矿室只能发生活费,大量职工下岗,人才断层。但是这个时期,也出现了两项令人自豪的科研成果。一是难浸高砷硫化物金矿细菌预氧化半工业试验研究,被评为国内首创,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;二是汞锑共生硫化矿浮选分离方法,获得三等奖。
2000年以后,地质工作有了起色,进入黄金十年。实验所更新设备、申报资质,通过ISO9000认证等。选矿室每年申报国家资源补偿费保护项目,项目经费为研究所实现了原始积累,有了资金购买设备、资质建设。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,实验所得到长足发展,生产任务饱满,产值达到3600万左右。经济增长,职工收入提高,年收入人均10.5万,在全局名列前茅。2000年地质系统属地化,归陕西省管理,2008年底开始转企。
第三个阶段,2013年至今。国家层面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、脱贫攻坚、反腐倡廉等一些列举措,推动了社风、政风、民风的变化。与此同时,地质工作开始下滑,地质找矿资金不足,项目明显减少。最困难的2016年,研究所产值只有1600万。向农业、环保、食品领域转型成为我们的必由之路,所里鼓励大家考环评师,出资20万元组织学习培训,培养环境方面的人才,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。从2013年决定转型至今,可以说,研究所的转型是成功的。目前有机人才不断增加,派员去环科院学习交流,了解环保相关信息和业务;在农业方面,陕西省农业口的项目一半由我们承揽;在环保领域,省环保厅的三个项目我们都参与进去了,土壤污染详查工作陕西省排名前三,参与重点行业企业调查、污染企业调查等,完成的速度和质量都比较好。
希望大家坚定信心,继续走好未来的路。相比过去,研究所现在有资质、有技术、有设备、有人才,也有资金积累,基础很好,转型成功。只要将有机检测和微生物检测两方面做强,我们还可以继续向粮食安全检测、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拓展,一定能得到长足发展。我相信实验所明天会更好!
2、讲述人:郭巨权(副总经理)
我想从精神面貌这个角度来讲讲历史。80年代初,职工收入低,差距也小,但是大家工作很认真,生活很快乐。每个人都积极向上,通过夜大、电大学习知识,钻研技术。我是1982年毕业分配到综合队,在野外队工作了六年。1988年来到研究所。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末期,市场经济逐步开始,年底除了工资,会有一些奖金。九十年代初,地矿行业举步维艰,将非金属开发作为发展突破口。实验研究所成立了非金属室,开始生产涂料,开发新产品,在全国推广。后来将涂料厂改为矿物化工研究所,非金属开始和选矿合作,做洗衣粉、磨具、涂料等,开创性的搞研发。自费做白酒澄清剂吸附实验,和轻工所合作,做成了澄清剂,此成果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后来,我跟着刘工去酒厂拓展业务,推广产品,产品销售很好,至今仍在使用。在困难时期,大家坚持,积极探索,继续钻研业务,努力为单位创造价值。1993年我任矿化所所长,开始做系列涂料,在技术上突破,经济上也有收益。非金属矿物开始向果汁业、葡萄酒业拓展,扩大澄清剂生产,打开了市场。
我们要自信,我们要坚持,我们实验所在全国名列前茅,我们应该感到骄傲。面对今天的发展难题,所里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转型,每个职工要适应、要思考、要探索,要传承研究所乐观向上的精神,最后说一句:好的时候不要骄傲,困难时期要坚持。
3、讲述人:阎烨轶(选矿室高级工程师)
我是1988年毕业分配到实验所,到选矿室工作。无论是选矿困难时期,还是辉煌时期,作为一名科级工作者,我一直立足岗位,勤奋工作。几十年来,工作中也积累了不少,自身得到了锻炼。刚开始很困难,1998年我参与了汞锑分离试验,2003年为所里承揽了16万元的项目。矿业发展起来,我在选矿上坚持几十年,研究所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。希望年轻的同志都能脚踏实地,为单位多做贡献。
4、讲述人:雷引玲(岩矿室主任)
我是1987年毕业分配到研究所的。岩矿室学习风气好、科研氛围浓。受老一辈实验人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,我也不断学习,积极参加项目,理论联系实际,增强业务知识。参与潼关金矿找矿密度的采样、整理、检测等,积累了经验,得到了迅速成长。
1992年开始岩矿室项目减少了,开始转向珠宝检测领域。1994年省技术监督局批准我们设立省宝玉石监督检验站,向西安民生、开元、省军区等珠宝店拓展业务,有了较好额收益。1994年-2012年是珠鉴定的辉煌期,我们用利润购买了红外光谱仪。白玉出现后,我们检测白玉业务。这一时期,岩矿室在珠宝鉴定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,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1997年岩矿室三个人考了国家级珠宝鉴定师。2005年我个人也选为全国珠宝鉴定委员会17个委员之一。能力的提升,保证了我们在市场上的权威性和美誉度。
岩矿室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,遇到困难要齐心协力,想办法、勤钻研,困难就不是不可战胜的。
5、讲述人:缑明亮(选矿室高级工程师)
大家已经讲的很详细了。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,有两点感触:一是以前农村吃大锅饭,大家出工不出力,粮食产量低,吃不饱饭,日子苦。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,包产到户,调动了农民积极性,产量提高了,生活水平提高,我觉得党的方针政策也是生产力,政策对头了,生产就上来了。二是前不久我去深圳、香港转了一圈,觉得深圳比香港建设的还要好,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。我要说,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,坚持改革开放,很正确很成功。